玉米的詳細介紹
發布:河南廣泰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:5202次 發布時間:2017-01-22 16:37:56
近,德國營養保健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,在所有主食中,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高的??深A防心臟病和癌癥在這項持續1年的研究中,專家們對玉米、稻米、小麥等多種主食,進行了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項指標對比。結果發現,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,為稻米、小麥的5-10倍。同時,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保健物質也讓專家們感到驚喜。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、胡蘿卜素外,玉米中還含有核黃素、維生素等營養物質。這些物質對預防心臟病、癌癥等疾病有很大的好處。研究還顯示,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于普通玉米。比如,甜玉米的蛋白質、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-2倍;“生命元素”硒的含量則高8-10倍;其所含有的17種氨基酸中,有13種高于普通玉米。此外,鮮玉米的水分、活性物、維生素等各種營養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,因為在貯存過程中,玉米的營養物質含量會快速下降。含有7種“抗衰劑”負責這項研究的德國營養學家拉赫曼教授指出,在當今被證實的有效的50多種營養保健物質中,玉米含有7種———鈣、谷胱甘肽、維生素、鎂、硒、維生素E和脂肪酸。經測定,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鈣,幾乎與乳制品中所含的鈣差不多。豐富的鈣可起到降血壓的功效。如果每天攝入1克鈣,6周后血壓能降低9%。此外,玉米中所含的胡蘿卜素,被人體吸收后能轉化為維生素A,它具有防癌作用;植物纖維素能加速致癌物質和其他毒物的排出;天然維生素E則有促進細胞分裂、延緩衰老、降低血清膽固醇、防止皮膚病變的功能,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。研究人員指出,玉米含有的黃體素、玉米黃質可以對抗眼睛老化。此外,多吃玉米還能抑制抗癌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,刺激大腦細胞,增強人的腦力和記憶力
基本知識
一、玉米的常識
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,學名ZeamaysL.(又稱玉蜀黍)株形高大,葉片寬長,雌雄花同株異位,雄花序長在植株的頂部,雌花序(穗)著生在中上部葉腋間,為異花(株)授粉的一年生作物。有苞米、棒子、玉茭、苞谷珍珠米等俗稱,起源于南美洲。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已經開始種植玉米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,把玉米帶到了西班牙,隨著世界航海業的發展,玉米逐漸傳到了世界各地,并成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。大約在16世紀中期,中國開始引進玉米,18世紀又傳到印度。到目前為止,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,玉米成為主要的飼料作物。在世界范圍內,盡管還有大麥、燕麥、高粱等飼料作物,但其產量與玉米相比,實在是冰山之一角。玉米占世界粗糧產量的65%以上,占我國粗糧產量的90%。玉米是制造復合飼料的主要原料,一般占80%,其余20%為豆粕或魚粉等高蛋白添加物。
在世界谷類作物中,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小麥、水稻而居第3位,平均單產則居首位。從北緯58°到南緯42°,從低于海平面的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,都能栽種。以北美洲多,其次為亞洲、拉丁美洲、歐洲等。中國的玉米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2位。集中分布在從東北經華北走向西南這一斜長形地帶內,其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玉米面積85%。
玉米籽粒中含有70-75%的淀粉,10%左右的蛋白質,4-5%的脂肪,2%左右的多種維生素。籽粒中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多。以玉米為原料制成的加工產品有500種以上。
玉米的種子包括果皮、種皮、胚和胚乳,但果皮和種皮緊密連結,不易分開。胚乳分糊粉層和淀粉層。籽粒因品種不同有黃、白、紫紅、條斑等色,外一層果皮通常是透明無色的,只有少數品種是紫紅或條斑色。胚位于籽?;恳粋?,占籽??傊氐?0-15%,胚乳占80-85%,果皮和種皮占6-8%。籽粒形狀、大小和透明度等隨品種類型而不同,如馬齒型品種粒大,扁平近長方形;硬粒型品種粒小,近于圓形,透明度好。
玉米是喜溫短日照作物。從種子萌動發芽到新種子成熟,全生育期需90-150天。一般晚熟品種,因播種期早,生長前期溫度偏低,生育期偏長;反之則短。中國的早熟品種生育期90-100天,多春播。光照長短和光譜成分,對玉米生長發育有密切關系。全生育期可分為苗期(播種拔節)、穗期(拔節抽穗)、花粒期(抽穗成熟)3個生育時期。
從發芽開始,經出苗,生根,莖葉形成等過程。中國北部地區4月中下旬5月上旬播種的春玉米,需12-15天出苗,約有6月上中旬拔節。夏播玉米5月下旬6月中下旬播種,一般5-6天后出苗,7月上中旬拔節。生長特點是以根系生長為主,根的生長量比地上部莖葉大。根的干物重增長量比莖葉的干物重多1-1.5倍。苗期莖和葉相比,葉的生長比莖快。
春播玉米抽穗期在7月中下旬,夏播玉米在8月中下旬,依品種、地區、播種期和栽培條件的不同而異。這時期的生育特點是既有根、莖、葉的旺盛生長,又有內部雌、雄穗的快速分化,是營養器官與生殖器官同時旺長時期。
二、玉米的用途
由于玉米籽粒和植株在組成成分方面的許多特點,決定了玉米的廣泛利用價值。世界玉米總產量中直接用作食糧的只占三分之一,大部分用于其他方面。
1.食用
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糧之一,特別是一些非洲、拉丁美洲國家?,F今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以玉米籽粒作為主要食糧,其中亞洲人的食物組成中玉米占50%,多者達90%以上,非洲占25%,拉丁美洲占40%。玉米的營養成分優于稻米、薯類等,缺點是顆粒大、食味差、粘性小。隨著玉米加工工業的發展,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改善。形成了種類多樣的玉米食品。
(1)特制玉米粉和胚粉:玉米籽粒脂肪含量較高,在貯藏過程中會因脂肪氧化作用產生不良味道。經加工而成的特制玉米粉,含油量降低到1%以下,可改善食用品質,粒度較細。適于與小麥面粉摻和作各種面食。由于富含蛋白質和較多的維生素,添加制成的食品營養價值高,是兒童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。
(2)膨化食品:玉米膨化食品是70年代以來興起而迅速盛行的方便食品,具有疏松多孔、結構均勻、質地柔軟的特點,不僅色、香、味俱佳,而且提高了營養價值和食品消化率。
(3)玉米片:是一種快餐食品,便于攜帶,保存時間長,既可直接食用,又可制作其他食品,還可采用不同佐料制成各種風味的方便食品,用水、奶、湯沖泡即可食用。
(4)甜玉米:可用來充當蔬菜或鮮食,加工產品包括整穗速凍、籽粒速凍、罐頭三種。
(5)玉米啤酒:因玉米蛋白質含量與稻米接近而低于大麥、淀粉含量與稻米接近而高于大麥,故為比較理想的啤酒生產原料。
2.飼用
世界上大約65%的玉米都用作飼料,發達國家高達80%,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。
(1)玉米籽粒:玉米籽粒,特別是黃粒玉米是良好的飼料,可直接作為豬、牛、馬、雞、鵝等畜禽飼料;特別適用于肥豬、肉牛、奶牛、肉雞。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,濃縮飼料和配合飼料廣泛應用,單純用玉米作飼料的量已大為減少。
(2)玉米秸稈:也是良好飼料,特別是牛的高能飼料,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粒。玉米秸稈的缺點是含蛋白質和鈣少,因此需要加以補充。秸稈青貯不僅可以保持莖葉鮮嫩多汁,而且在青貯過程中經微生物作用產生乳酸等物質,增強了適口性。
(3)玉米加工副產品的飼料應用:玉米濕磨、干磨、淀粉、啤酒、糊精、糖等加工過程中生產的胚、麩皮、漿液等副產品,也是重要的飼料資源,在美國占飼料加工原料的5%以上。
3.工業加工
玉米籽粒是重要的工業原料,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產二、三百種產品。初加工產品和副產品可作為基礎原料進一步加工利用,在食品、化工、發酵、醫藥、紡織、造紙等工業生產中制造種類繁多的產品,穗軸可生產糠醛。
另外,玉米秸稈和穗軸可以培養生產食用菌,苞葉可編織提籃、地毯、坐毯等手工藝品,行銷國內外。
(1)玉米淀粉:玉米在淀粉生產中占有重要位置,世界上大部分淀粉是用玉米生產的。美國等一些國家則完全以玉米為原料。為適應對玉米淀粉量與質的要求,玉米淀粉的加工工藝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。特別是在發達國家,玉米淀粉加工已形成重要的工業生產行業。
(2)玉米的發酵加工:玉米為發酵工業提供了豐富而經濟的碳水化合物。通過酶解生成的葡萄糖,是發酵工業的良好原料。加工的副產品,如玉米浸泡液、粉漿等都可用于發酵工業生產酒精、啤酒等許多種產品。
(3)玉米制糖:隨著科技發展,以淀粉為原料的制糖工業正在興起,品種、產量和應用范圍大大增加,其中以玉米為原料的制糖工業尤為引人注目。專家預計,未來玉米糖將占甜味市場的50%,玉米在下一世紀將成為主要的制糖原料。
(4)玉米油:是由玉米胚加工制得的植物油脂,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。其中亞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,是構成人體細胞的組成部分,在人體內可與膽固醇相結合,呈流動性和正常代謝